親愛的夥伴們~
冬學季一開學就進入台灣地理的主課程,承接之前四年級的地方探究,我帶著孩子們從自己的座位、所在教室位置、學校所在位置、新埔市鎮到新竹縣市開始由孩子自己所在位置開始往外擴散去探索世界。五年級的重點會放在台灣地理,而帶領孩子出發的點就從新竹縣市的文化探索複習並進一步深度探索開始。
一開始先從已經百歲的新竹火車站開始進行探索,孩子們因為之前三年級建築課的時候就已經觀察過一次,這次又再喚醒他們的記憶,對於車站也有更多的觀察。接著我們來到東門城-迎曦門,很多孩子第一次走過地下道來到城門下,觀察之餘還被老師要求要心算算出這城門的年紀,有些孩子馬上心算,有些則拿出紙筆,有些則茫然模樣,看樣子接下來的數學練習和數學主課程都要再花點功夫。
運氣好的我們今天因為老鍋米粉博物館的人因弄錯拜訪日期,所以特允許我們以散客的方式加入30人以上才能有的團體優惠課程,以團體優惠的價格參與米粉博物館的講解、米粉DIY、紅龜粿菜包粿的DIY、爆米香、午餐米粉湯吃到飽、海邊防風林植物觀察的優惠行程。孩子們除了在這裡玩得不亦樂乎,也複習到之前三年級的傳統行業裏頭介紹過的爆米香、還有之前種植的圓糯米最後變成麻糬、還有現在的米粉做法,這都讓孩子們開始喚醒之前的種種記憶,慢慢加深連結。等待紅龜粿的蒸熟時間,我們步行來到十七公里海岸線的終點站,海風強勁更能讓孩子體會防風林的功能,認識林投樹、黃槿(粿仔葉)、木麻黃三種主要當地植物,登上燈塔看見台灣海峽,剛好今天天氣陰暗風浪大,孩子們呼應到我之前提過的黑水溝舊稱呼,直呼『真的是黑水溝耶!』
吃飽喝足之後回到新竹城隍廟,看見西元1748年創建的城隍廟裡台灣位階最高的城隍爺,還有清光緒皇帝欽賜的"金門保障"匾額等故事,最讓孩子印象深刻的就是廟裡掛的算盤超級大。接著我們來到當初新竹第一街,也聽我提到北門街當初從人出生到老死的婚喪喜慶都在這一條街做完買賣的故事,走過北門老街,我們來到長和宮拜見台灣目前唯一有媽祖仙逝後遺留的一小束頭髮,看看臺灣現存少數同時具有石雕對場作及木結構場作之建築。然後又去拜訪隔壁的水仙宮,當知道主神是大禹治水的大禹時,孩子們對於之前語文課的連結又深一些。
既然講到台灣地理,文史地不分家的情況下,我順著台灣的歷史,從五萬年前的整體地理環境到冰河融化導致水位上升產生出現在的台灣海峽,從南島語系的先住民(現在稱為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和明鄭時期的海賊、漢人商業來往、清朝的『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新移民開墾、日本殖民時代的日治文化、到中華民國政府時代的眷村文化等種種因為各種異文化的相遇而產生的融合、決裂廝殺、在地發展成多元社會的簡單歷史故事就這樣在課堂當中的故事時間帶給孩子們。孩子們聽到鄭芝龍曾是海賊頭目李旦的重要手下時候,竟有孩子直接就和當下最風行的日本卡通海賊王聯想在一起,雖是無厘頭,卻也能讓孩子們有另一種想像的空間。當講到鄭成功當時北上要驅逐荷蘭人的戰役走到現今大甲鎮的鐵砧山時因無水可用,使用手上的寶劍在祈求上天之後一插而得的劍井水源故事時,當孩子們聽到我這個大甲人在述說孩提時期遠足常去喝那個劍井的水時,有孩子忍不住要求我安排一次遠足行程讓他們也能蒞臨現場喝喝看那傳說永不滅絕的劍井之水呢!
從故事慢慢引導到台灣獨特的地理景觀是如何吸引那麼多異文化進駐,我們也開始講到台灣的自然景觀,我則選擇從台灣的山脈自然景觀開始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索。原先孩子們聽故事聽到以前台灣曾被日本稱為『高山國』時並沒有太多感受,等到我說到台灣五大山脈當中高度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268座時(目前查到的統計數字有258座、268座、275座,取中間值來說明),孩子們才驚呼,哇~原來不只百岳呀!班上有孩子隨家長登過幾座百岳的經驗,也有孩子曾隨家長登過日本富士山(3776公尺高),但當我提到日本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只有十幾座的時候,孩子們開始覺得台灣真的是高山國了!講完五大山脈之後,剛好時間來到我們先前安排好的奇萊南峰和南華山的健行登山活動,孩子們為了這次活動已先鍛鍊體力許久,並請教練先在秋學季來做行前山訓,除了介紹登山活動必要十項重要裝備外,還有打包技巧、用膝蓋作畫的等高地圖初體驗、登山的省力鴨子步伐、登山杖的協力使用、下山的步伐技巧、呼吸律動、山區煮食注意事項及無痕山林的觀念所衍生的行為:諸如山上洗碗作法、煮食方式、內急處理以及所有垃圾的處理方式等等都是希望孩子們體會到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多麼的重要。
這次活動主要是五年級和六年級兩班的孩子一起參加,還有豐富登山經驗的陳老師、多位豐富登山經驗的家長、和四位專業響導跟前跟後,在大家的陪伴下,孩子們可以較輕鬆安全的完成三天兩夜的活動,對於台灣特殊地理植被能有更多的認識。在響導們專業的引導和耐心的陪伴,讓孩子三天下來有更多團隊的精神歷練及對大自然的無痕山林的體悟;而在老師、家長們的支持、鼓勵和陪伴,還有上天好天氣的祝福,讓我們這次活動可以圓滿完成。
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除了要挑戰較長程的步行距離外(第一天和第三天都是13公里的步行距離),還第一次體驗團隊住山屋過夜的團體生活經驗。有些孩子因為是五年級才轉入,沒有參加過之前四年級的合歡東峰與北峰的高山體驗活動,這次算是他們第一次的高山經驗,也多虧行前的體力鍛鍊和專業的響導們帶隊適度的觀察與引導,讓孩子們分成兩組不分快慢,而是每一組都要照顧到腳程曼的孩子以及需要幫忙的孩子。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們還要每天輪流擔任不同的工作職掌,如:行進帶隊隊長、地圖手、押隊官、提醒喝水穿衣、計時、紀錄、啦啦隊加油等職務,除了原先爬山可以增進孩子的體能、手腳握力、平衡感、高度適應、專注力、手眼協調及韻律感等感官重要的刺激以外,還在爬山過程中,學習團隊的生活、互相照應、同理隊友、耐力及意志力的鍛鍊。尤其第三天下山的時候,帶隊的孩子要規劃回程的起床時間、早餐時間、出發時間、沿途隊友走路順序等,又要照顧腳程慢的隊友,又肩負回程時間控管的壓力,我看見孩子們發揮他們的領導能力、統整能力,正努力的為自己負責、為團隊負責而努力著。
這次孩子們除了全員都登上台灣百岳第41名的奇萊南峰(3358公尺高),和台灣百岳第76名的南華山(又名:能高北峰,3184公尺高)以外,還看到很多流星,還有許多高山特有植物,加上沿途的地質(坍塌岩片、箭竹林貌...)都是很好的真實地理環境體驗。有孩子因為作業需要而說要回家翻閱高山植物的書籍來幫忙完成作業,還有孩子邊觀察邊記錄的認真模樣,都讓這次活動的所以辛苦都變得值得。台灣有許多擁有豐富人文與自然的地方都很值得探索,也希望這樣的引導下,能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有更多的熱愛與珍惜。
願 平安喜樂
怡慧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