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好書分享]在愛裡相遇


作者蔡穎卿是我還沒當媽之前就很喜歡看她寫的書的一位作者。有著一對漂亮女兒的她,雖然育兒過程多處奔波,也有著自己的一份事業,但還是兼顧照顧小孩並給予一個安穩的家的深刻感受,每每看到她寫出來的文章,總能感受到一股沉靜穩定的力量,這股沉靜穩定也是我一直想學習也還在努力的功課。



喜歡書上封面寫的一句話:


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


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


讓我們持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


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


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活榜樣。





其中一翻開內文,看到一段話: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愛裡相遇


做為親子 或為手足 成為伴侶 識為知己


搭配一幅作者女兒畫的插畫:一位媽媽張開雙手等著前面女兒朝她奔跑過來,那幸福的畫面還真是讓我心動不已。


書裡光是自序那一篇,我就感動不已,而且她舉的例子還真是常常在外面看到哩!更是我一直引以為戒的狀況。

她說:「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內容提到有一天她在她的餐廳廚房內忙的時候,有好一陣子不斷地傳來小女孩的尖叫與喊鬧聲,半個多鐘頭之後,她看外場服務人員也無法處理,於是親自走向那位幼稚園大小的小女孩面前來了解狀況。原來是因為稍早這小女孩太吵,大家試著用糖來安撫她,工作人員更拿出自己的零食巧克力糖來安撫她,卻沒想到小女孩最後竟然哭鬧著還要那不是店裡頭賣的巧克力糖,場面越來越糟。

作者蹲下身去抱住那小女孩,耐心地跟她溝通在餐廳用餐應遵守的規矩,並答應小女孩只要乖乖回座位上,離開時會給他一塊巧克力外帶當禮物。沒想到小女孩卻對她大喊:「不要,我要叔叔現在給我糖果。」幾番溝通無效之後,小女孩更乖張的掙脫她而爬上一處不應站立的燈光區,也嚴重影響餐廳裡原本燈光美、氣氛佳的用餐環境。

作者在這過程中感受到是她在生氣她自己為什麼需要去『對付』一個小小孩?她在生氣這麼小的孩子本應人見人愛,但因為大人虧欠她一份正確的生活教育,使這一刻的餐廳中,沒有人能付出對天真孩童應有的欣賞與憐愛。

最後她為小女孩指出應該學習的對象,就是一位坐在嬰兒椅上乖巧的小弟弟。即使是嬰兒,在那種孩子的身上,也可以很容易就看到許多好大人的身影,交疊在他所煥發的平和穩定中。

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常常發生在我們去外面餐廳吃飯的時候?我沒有小孩之前,看到這樣的小孩吵鬧狀況就會覺得就算了,眼不見為淨好了;但有小孩之後,卻深深引以為戒,每次都要在家先訓練好再帶出場,畢竟該有的生活習慣及用餐習慣原本就是家庭教育的重點。

上一次帶妍妍去朋友新開的餐廳吃飯,遇到隔壁桌的也是三位媽媽各自帶著自己的小朋友,席間,三位媽媽任由他們的小孩在餐廳四處奔跑,原本就不大的家庭式餐廳,我都很怕妍妍會被撞到,而且真的很吵~忍了許久,最後還是算了,因為那幾位好像也是朋友的朋友,專程來捧場的。但~真的覺得這些媽媽太沒責任感了。就如同作者講的:他們虧欠了他們的小孩一份正確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之愛的章節,我喜歡好幾篇作者講的生活小故事,她提到:「我們總是過度高估物質條件帶來的幸福,但我認為最好的家庭,是父母擁有穩定愉快的情緒,喜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如果這個基礎是穩固的,即使在困難中也會看到希望的光,孩子自然也會比較樂觀向上。

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親子共處最美好之處,就是盡心地在每日的生活中表達關懷與照顧。

如果,一位忙碌的母親還能想要把一道菜為孩子燒得特別好、或擺得特別漂亮,相信她的心情大概不會是紊亂不平的。那種穩定,決定了一個家庭和樂的氣氛與心靈的安全感。因此,家事不再是家事,而是一種生活的秩序。

總覺得作者感覺上時間管理做得特別好,儘管工作家庭兩頭忙,但仍有條不紊的家事全包,還因為從小帶著兩個小孩做家事,讓小孩擁有即使明天要考試仍不忘記生活該有的秩序的良好生活態度,依舊照常幫忙整理家務。原來作者是為了不讓整個家感覺躁動不安,所以她會好好跟時間相處,不讓時間來逼迫她,許多事就因此要提前準備。

「做為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著她一起做家事,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他們也能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把衣服摺得整整齊齊很快樂、把餐桌布置得漂漂亮亮也很快樂;把混亂化為平整很快樂、照顧別人更快樂。身邊的快樂這麼多、這麼實在,我要他們一樣一樣都懂得。」

在照顧孩子的生活中,有兩件事對他們很重要:『足夠的安靜』與『好的食物』---精神的環保與身體的環保。

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於是為他們積累一項豐厚的生命財富。人在安靜中,才能審視自己、與內心對話。…在急促紊亂的腳步中,孩子一定很難感受到安靜的滋味,所以父母在繁忙的生活中為孩子示範一種穩定、安詳的生活態度,是帶領孩子感受安靜的好方法。我相信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也比較有穩定自己的力量。

我很願意孩子學一件工具或新的事情時,有足夠的自由以自己的方法來探索,而不是要她凡事遵循固有的規則。我的經驗是用來備詢,而不是強迫帶領。

任何孩子都不可能只破壞別人的器物、只吵別人、只浪費別人的東西。造成這些行為的想法,一定會以另一種問題的模式,回頭來破壞父母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許,我們應該當更自私的父母。

「在教養孩子的方式上,有比體罰更傷孩子的冷漠、情緒發洩或辱罵;也有使孩子完全得不到安全感與教導的溫柔與忍讓。了解孩子的每一種狀況該用甚麼方式來教導,才是更重要的學習與自省。」

「愛的本質原本就是細膩的,無論父親、母親,只要真心關愛,必定部會遺漏掉孩子需要被關懷的心靈角落。那個愛的鎖鏈在生命支出,已緊緊綁在親子的心中。…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他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


「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為愛捨得,時間因而分割得片片段段,工作有時不能超越期望;但請部要說父母就因此失去完整的自我。在愛裡,孩子和我們同步前進;捨下的不過是有形的片段,得到的卻是無盡的永恆。

家庭的意義在於團聚、同心與互相關懷,而不在於成員要俱足。好的家庭就從我們想要的那一刻起,會慢慢因為我們的用心營造而成形,永遠沒有太慢的問題,也永遠不會有固定條件才能擁有的問題。

我想~看完這本書,節錄出令我心有戚戚焉的句子,我會努力朝做個好大人,給我的孩子做個好榜樣的。也希望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也是個好大人,這樣正向影響下,這個孩子未來生活的社會,應該會更美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