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夥伴們~
第二周結束東北角的實際探索,孩子們回來之後花時間整理他們三天兩夜的採茶學習之旅的學習記錄。孩子們圖文並茂,將大師伯講的茶跡地圖以及紅茶製作過程還有朝煌老師講解的東北角龍洞鼻頭角的見聞都具體呈現。過程中,除了幫忙孩子回顧三天的過程及補充細節外,孩子們彼此地詢問幫忙及互相參考,依據孩子們的性格及講述故事的獨特方式,構成一篇篇充分展現孩子們敘事邏輯及獨特角度的記錄文章。
有些孩子看得出條理分明,時序清晰;有些孩子則是文字重點帶過,圖示反倒還比較有亮點;也有些用可愛人物的分格動作加上獨特的可愛述事口氣形成繪本般的內容;當然,也有人回來兩周多了,卻仍一篇都沒辦法完成的孩子,這就是五年級班上孩子實際的樣貌。學習狀態依著孩子年歲漸長會有更多個別化差異產生,所幸班上孩子在一次次的農耕工作中去體會到即使是相同的植物,同時孕育栽種,即使是同一條菜畦,也會有著個別的成長速度而長成不同的樣態,透過這些經驗已能慢慢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五下之後,大家在數已繳交作業份數時,都會自動跳過這些學習比較慢的同學,也會主動提出借工作本給比較慢的孩子進行相關的個別工作,這都是在五年級下學期之後慢慢可見的風景。
台灣地理課程隨著北台灣、中台灣、南臺灣、東台灣來到離島,孩子們隨著課程上的地方故事及我與每個地方的小故事引發的各自旅遊成長經驗,交織出課堂上迷人的各種在地風情!最後透過新竹縣市與澎湖縣比較的示範,引導孩子們去看見自己居住的城市與所在國家其他縣市的差異。地理課程結束之後,我給予孩子們一項暑假作業:規劃自己與家人暑假一個三天兩夜的旅遊計畫。
這樣的設計,除了希望讓孩子更了解自己的國家各地的地方文化外,也呼應五年級孩子的意識發展,讓他們去充分看見自己與他人的狀態進而達成一個和諧的平衡。計畫的執行重點希望孩子可藉由跨不同縣市以孩子的角度而較容易有較大幅度的看見,且希望孩子可以透過圖書館或家中豐富的藏書或書局等資源去尋找自己想去旅遊的縣市曾經有的歷史發展故事,如果能像我分享給孩子們從明鄭時期開始甚至找到更早的故事,那更好。這世代難免會有孩子想用手機網路查詢,現階段請家長還是盡量讓孩子用書籍的翻閱取代網路。若是網路資料,也必須是家長幫忙確認過的資料,最好是印出來的紙本資料,而非螢幕觀看比較好。工作重點是希望孩子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去查閱找到他們喜歡的故事。
在經過一連串的資料找尋過程中以及和家長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決定出暑假旅遊的縣市,然後整理出為何要選這縣市旅遊的理由並規劃出三天兩夜的旅遊地圖、三天兩夜的時程表。家長若有給予預算,則要在預算內規劃所有行程。而出遊的住宿地點確認後若需要訂房再煩請家長協助訂房事宜,出遊期間孩子要負責記錄全家跟這次活動所有的花費紀錄,一方面是為了接下來六年級的數學做前導,一方面也讓孩子看見生活的實際面。出遊結束之後,紀錄真實三天兩夜的實際旅遊時程表,和原先規畫表一併進行自我檢討整理,最後整理出一篇遊記,記錄旅遊的小故事外,還要整理出自己居住的縣市和這次出遊的縣市生活文化的差異,從各種感官體驗出發進行自我探討並寫出自己最喜歡旅遊安排的哪一個地方,以及這次有哪些吸引自己的地方。
班上孩子們都開心準備也如火如荼地和家長們進行討論,也因為在地理課堂上有引導孩子們學著去找資料,而孩子們也大都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完成,所以希望盡可能讓孩子自行規劃,家長從旁協助即可,而我也和孩子們一樣開始期待孩子們的報告了!
書法課堂上,孩子們大都完成楷體千字文的撰寫,老師帶領大家進行書法手工書的縫製工作,除了新轉入的孩子還沒辦法跟上大家以外,其餘每個人都很認真的整理自己的書法作品,甚至還有孩子說:「老師,我以前地寫的好醜~我享再重新寫再來裝訂~」這樣嚷嚷完真正執行的雖只有少數幾位,但也讓我欣賞到孩子們認真的模樣,有些孩子如實地接受自己的曾經,嘴巴碎念歸碎念,但當真的縫製完成時,可得意的很呢!
而農耕課堂上,剛好遇到原本班上孩子負責種植的溫室被玉米螟蟲入侵,原本春學季種下準備採收的玉米,完全都無法食用,連溫室原本生命力旺盛的芋頭也被吃得奄奄一息,後來還發現連生命力最強悍的紅梗滿天星也都遭蟲害呈現枯黃的狀態,整間溫室只能放入學校的雞大哥、雞大姊們進入平衡生態,而孩子們也學到當溫室的進出們控管有問題沒有隨手關門的時候,這樣的蟲害就是一種農業明顯的風險損失。詩穎老師還藉機帶著大家到另一處溫室外同時期玉米苗種植成功的玉米田進行參觀,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看見儘管因為沒有溫室的庇護導致風大而成長速度較慢,但卻因為要適應這些外在環境,這些玉米反倒長的比溫室內的更加粗壯,也完全沒有蟲害。看見孩子們當下發光明瞭的眼神,我想這些不用說破的人生道理已經進駐在孩子們心田裡了。
願 平安喜樂
怡慧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