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七年級導師教學分享]照海華德福108學年度_冬學季W01_霞喀羅古道自然探索紀錄



 親愛的各位夥伴~

今年第一次安排孩子們秋假期間進行戶外探索的課程活動,除了是因為響導老師的時間百忙之中好不容易喬出的時段為主因,也是第一次嘗試在不影響平日課程時間安排的情況下,用這樣與自然一起生活的戶外探索活動試著引導孩子們去找到自己與自然的生活節奏,期待在七年級秋學季的生理與營養等感官體驗相關主課程結束之後,有統整轉化的機會。在開始分享這次的戶外探索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讓大家簡單了解在華德福教育中,戶外探索與孩子各項學習的連結以及這一班孩子先前的經驗累積與堆疊,希望讓每位夥伴理解並支持學校安排這類的探索活動。


華德福教育中,孩子從小就一直有自然日的自由探索:從幼兒園的每日散步、小一小二的每周一天自然日散步健行、小三因應自我入世的發展開始有農耕、建築和傳統行業探討,這一班的孩子認真的學習秀明農法:學會從稻米育種、育苗、整地、插秧到收割,還有看見各種人類向自然學習的建築演變,甚至自己分組在老師的引導下用數學課學到的度量衡從幾根原木開始進行剝樹皮、磨平滑、用傳統工具挖洞建地基蓋起溜滑梯,學習人們是如何在這世上生活,也一步一腳印地看見打鐵業、爆米香、毛筆製作等等傳統行業的生活方式。到了小四、小五,開始從自身周遭往外探索,從生活所在地由新埔向外擴散的地方探究去進一步了解各地方的人文歷史,也開始由農村生活進入人與動物的連結,更進入城南有機農場體驗規模化的有機農場運作與實習,也到台灣南部和幼功老師學習BD農法的實作,四天三夜在牛棚旁紮營生活工作,四天三夜不洗澡且生活自理的生活體驗開啟這一班的自然戶外生活基礎。

五年級之後加入人與植物等等台灣地理的人文自然歷史探究,例如:透過自己製作段木木耳、真實了解太空包和段木種植的各種差異;去紙寮窩進行台灣信仰重要的金紙製作,看見鹿寮坑的人文歷史等等。為了五年級上台灣地理可以真實看見台灣的屋脊,四升五那一學期大家先去較容易親近的合歡東峰、北峰讓身體習慣高山的探索並欣賞台灣高山杜鵑之美,五年級在聽完台灣原住民與漢族、清人、日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台灣史地故事之後,孩子們親自拜訪由賽德克族最早開發的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並在奇萊南華山上親自站上台灣屋脊”(中央山脈)上清楚看見四年級拜訪過的合歡東北峰並欣賞台灣高山之美,有孩子看見指示牌提到賽德克族莫那魯道和日人的戰爭事蹟及對台灣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的台灣電力萬里長城的內容記起老師課堂上的故事時,總算沒白費苦心。六年級跟著曾經修築過登山步道且是地質研究員的響導一起去探訪有著天使的眼淚美稱的嘉明湖,一人一公斤的步道修復貢獻和近距離看見那年夏天黑熊在山屋覓食所留下的痕跡、半夜上廁所親眼看見一群水鹿在山屋邊徘徊覓食的景象,那亮晶晶的大眼和碩大的身軀都讓孩子們驚艷不已。六年級告別童年之旅搭乘大船住宿船上的經驗和在馬祖大坵島真實看見活生生走到腳邊的梅花鹿,還幸運的遇見梅花鹿在面前換角而撿到脫落的鹿角,隨後轉送給對我們非常照顧的民宿主人,這些經驗的堆疊,來到了準備大航海要向世界冒險探索的七年級,我開始思索,這一班孩子目前還需要哪些經驗來協助他們學習。

這一班孩子到七年級有中途從體制內轉進的孩子,另一方面大家也都是屬於被家長寵愛有加的幸福小孩;前面的自然探索活動中,基於家長的擔心及身體的發育問題,孩子們未曾真正嘗試背負起自己的生活所需品完全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戶外生活,除了特意安排的露營住宿外,也都住在舒服安全的山屋或屋子內。隨著孩子發育開始進入青春期的發展,身體開始有著不同的變化,有孩子對於生活的態度上,似乎有著很多的不滿和批判,對於生活上的一切包含學習似乎流於理所當然,更別說對於大自然的敬虔態度更是難得出現。有鑒於孩子們目前狀態及後續孩子們即將學習的台灣史和相關革命歷史,以及期待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開啟他們珍惜身邊一切人事物的想法,我開始思索如何讓這群孩子學習傳統部落的生活方式,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大自然世界中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

找尋各種可能之後,最後因緣際會在仁裕老師引薦下,我們找到山鹿老師願意百忙之中和他工作室的團隊一起跟孩子進行這五天四夜的霞喀羅古道之山、雲和番人-秋之山行。這段行程的規劃從八月就開始,和山鹿老師的溝通內容除了上述的原因,還有參與孩子的山林體驗、各項主副課程的學習經驗等等,還有兩位隨行帶班導師的山林自然經驗,最後,我們敲定新竹在地自然地點和平日的五天探索可避開因秋天賞楓的探訪人潮。

霞喀羅古道是台灣第一條國家步道,也是生活在新竹五峰鄉清泉與尖石的泰雅族人生活的往來的重要社路,三百多年前泰雅族人有鑒於原居住的人口增長,耕地與獵場漸已不敷養活群眾,遂甘冒風險遠從南投北港溪流域帶領族人翻山越嶺到此處拓展新的生活領域,其中因為生活而和其他族群間發生的流血衝突,也加添這條古道的傳奇人文歷史。沿路還可以看見日治時期因忌憚泰雅族人的驃悍而每2.4公里建置駐在所,甚至還有火力強大的砲台建置,目前沿路還可見到殘存的土牆、碉堡、砲台、紀念碑等遺址。一般人通常會花一天的時間走完22K的行程,而我們則是從養老登山口進入,最後一天從清泉登山口出,用五天四夜好好帶孩子在這裡和自然生活。

出發前,山鹿老師在學校有先對孩子和家長分別進行兩場演講分享,其中對孩子的那一場因為出場的氣勢以及那句我討厭浪費生命的重量級話語,讓班上孩子已有初步的震撼。加上有其他老師好心轉告其他學校參與的回饋,我跟孩子們轉述並告知這次上山要自己生火煮食和不同於以往的天幕式住宿方式,還有因為是第一次要背負公糧和公用水,加上不只無痕山林還要盡量做到無廢棄物的山林探索,意味著不攜帶衛生紙上山使用(後來是通融減量使用但務必自行隨身攜帶下山)。有孩子緊張的利用休息時間努力練習鑽木取火,甚至在連續失敗之後還開玩笑的說要自己多背幾顆水果,因為沒法生火就沒法煮熱食的說法還真的讓他們很擔心呢!出發前我們還讓孩子先練習到學校附近的飛龍步道來回兩趟的負重練習,而當和響導們出發前一天晚上分配好組員和依各小組狀況需求安排適合的隨隊響導,以及依據孩子們的身體重量、體型安排好的公糧分裝之後,只比孩子們多了解一些也一樣對未來五天充滿好奇的兩位導師也只能不斷的與自己內在工作,做好各種準備並調整心態開放的面對各種可能。(備註:之所以這樣的狀態出發,一方面是相信響導老師的專業安排,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太多資訊有可能讓孩子提前破梗喪失新鮮感,也需要實際到了現場依據孩子們的真實狀態再做出適合的安排)

出發前在學校的裝備檢查和稱重,讓每個參與者看見響導們的認真也開始建立彼此的連結。入山前,山鹿老師用帶來的高梁酒、登山口之後一小段路撿到的自然物品如蛇蛻、自然掉落的花、羽毛、松果等,虔敬的示範如何慎重的進行入山儀式:和山神以及祖靈等天地間自然界的靈性存有進行入山拜訪前的溝通,有如我們拜訪他人領域前的禮貌溝通與告知。大家一個接著一個真誠地跪在地上舉起酒杯,先放在兩眉之間誠懇地問好、自我介紹以及說明來意和祈求平安,之後對天、地、周邊的自然存有敬酒,自己則選擇沾嘴唇或喝掉剩下的酒。這樣的儀式對於孩子們也是第一次無比認真的參與,而我則誠懇地祈求山神保佑我們此行可以平安並認真的與山學習。而在入山儀式之後,每個人也都能感受到真正進入山的邊界,安靜的行進雖然讓孩子們很不習慣,卻也讓大家開始認真感受身體與自然之間的節奏與頻率的調整,更在後來的幾天讓孩子體驗到這樣安靜行進品質還能讓自己看見野生的山羌和山雞之類的動物,甚至聽見更多大自然的聲音。這些大自然的禮物,從我們真正入山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都收穫滿滿,也最後都打開自己的既有邊界。

入山的第一天選擇在輕鬆的步行之後的馬鞍駐在所進行,紮營的地方是先前泰雅族人香菇栽植的一小塊平坦高地,山鹿老師示範完就讓各組進行地點的找尋和天幕的搭設,簡單的一條主繩聯繫在兩棵植物之間撐起主樑,剩餘的四角要各自拉緊綁好,這過程中除了考驗大家的地點判斷能力也有團隊的合作能力,而地點除了晚上睡覺是否溫暖、平坦舒適外,還有要考量到整團各組人員是否都能有舒適的地點足夠安居,這經驗在最後一天的楢山駐站所住宿經驗上,果真讓大家看見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組別是否安居,還要能考慮到全體,否則就會有組員不夠睡的情況發生。而地點的選擇也隨著三次的地點找尋經驗,讓孩子們一次次真實感受選擇之後的成果,有孩子說第三個住宿點是最舒適平坦的,果然是做中學的最佳代表。

解決住宿的問題之後,大夥都要兵分三組:一組人架設晚上生火煮食的地方,一組人要撿拾乾燥可供燃用的木頭,還要由細到粗的排列整齊,最後一組則肩負大夥的供用水的取水重責大任,去營地附近的薩克亞金溪取水。我們這次總共32人的一群人所需的確不容易,大夥也都認真的學習,如同部落生活般地進行著生活節奏。當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部落生活最重要的,就要大家團結一心且認真用心的祈求才能鑽木取火成功。第一天是山鹿老師和兩位響導協助進行,在祈求祖靈賜給大家順利升起溫暖的火之後,大夥在旁用心唱著泰雅族的歡樂歌(Rimuy Sola Rimuy Yo),好幾次都差一點就冒大煙接近成功產生火嬰兒,但清楚的感受到有人懷疑則都功虧一簣,直到大家全體一心真心想要起火的瞬間,鑽木取火成功產生小火星,放到大夥先前用刀刮取竹片製成的火籠,等到耐心吹出火之後,再放到先前用細木材搭設如印地安帳形狀的火之子宮,等到火真的成功燃起時,眾人都被這樣的自然之火的美麗所震撼,自然而然的靜默觀賞並享受騎給予的溫暖。起火順利之後接著就是大鍋煮食靜心等待並聽山鹿老師講故事的時間。第二天,有孩子主動想學鑽木取火,所以在嘗試多次之後,最後由山鹿老師擔任中軸的主控,孩子們輪番幫忙拉繩齊心協力的完成後續的起火工作,而這樣的鑽木取火因為得之不易,孩子們更尊敬這大自然給予的火。

而每晚的晚餐都是在大鍋經大火烹煮,由響導們分食完成再一個個傳遞到每個餐具主人的手中,溫暖的食物在寒冷的天氣中,經由傳遞的過程,溫暖了每個人的手也溫暖了大家的心,最後在真心的感謝下,大家關燈安靜地享用。因為專注地咀嚼和品嘗,身體每一處都被溫暖了!每一天我們都在這樣愛與溫暖的傳遞下享用蜥蜴響導準備的美食饗宴,真的很幸福呢!每晚飯後,大夥圍著火一起聊天分享,謹慎地用著得來不易的水清洗完餐具後再喝進肚子補足一天的水量,孩子們道晚安後,響導和老師們又再度圍著火分享著每天的觀察與看見並感恩每日的一切,這樣的分享吃食、感受,簡單卻隆重且意味深遠的感恩,這讓孩子們回到日常之後難以忘懷,大人更是。

至於每一次用火的結束,響導們都是先讓火堆中殘餘的火星先降溫熄滅之後,再用土和這些灰燼混合,每個人協助散落到各個植物所在處當作成長的肥料使用,然後大家分工復原場地,讓場地變得比我們使用之前更好。比較特別的是第二天一早在馬鞍駐在所的那火堆,正在山鹿老師煩惱時間已經該出發但火堆卻遲遲降溫不下來的時候,正在思考用水的可能性時,此時颳起一陣大風,在場的每個人都震攝在那陣風所颳起的片片落葉以迴旋的方式呈現,這當中似乎在傳遞一些訊息。就在這陣風之後,山鹿老師決定用他們以往幾乎不使用過的水來降溫,讓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水以繞圈的方式跟火說謝謝,最後終於降溫且一切都還原之後,大自然又突然送來一陣風,跟前一次的風不同,但似乎在跟我們說:”Good job。那一天,我們沿途經過至少有兩個火堆,是之前有人使用卻沒還原也沒處理善後而留下的,我不確定孩子們的感受如何,但我自己卻是深深有感於這一次的示範真的將無痕山林很清楚的展現。回到學校,七年級剛好進入化學的燃燒課程,孩子們也都認真處理火的灰燼。關於這鑽木取火和讓火睡覺休息的歌曲,回到學校的孩子們,其實仍持續用他們所學到正想方設法的努力學習鑽木取火,雖然未成功,但看見他們的努力與自動自發的補足山鹿老師未講的部分,知道一切的自主學習之火正在持續,而那首安眠曲,孩子們也會圍著對火唱歌,真的很可愛呢!

這五天四夜的生活中,山鹿老師團隊將草原狼的教學完全不著痕跡的在每一天的活動中呈現:取水、找遮蔽地點和取火等三項主要的野外求生基本需求教學平實的在每一天生活節奏中讓大家自然而然學習;觀察、潛行和追蹤的學習,則主要在第三天的阿帕契族人遊戲活動裡讓大家初嘗滋味,如:種籽到大樹的熱身活動也隱藏著小心用火會傷到土壤中的種子的教育精神,獵殺的大人小孩分組那股氣勢讓孩子組瞬間氣弱,蝙蝠和蛾的獵殺、黃喉貂和山羌的活動、三隻潛藏偽裝的老師熊、各組蒙眼練習客觀描述繪畫、到我躺在地上讓大家想辦法用落葉、樹枝隱藏身軀,孩子們充當獵物躲藏讓我透過觀察抓取的示範,到最後真的全員分兩組進行獵物與獵人的遊戲,看見山鹿老師團隊認真設計且依據孩子們目前狀況給予各種適合的邊界擴充,一層層的堆疊,沒有太難也沒有太簡單,總是剛剛好讓大家可以突破自己現有的學習邊界在往外探索多一些,這樣的體驗下,到最後一天蒙眼讓我們在山林中短暫的獨處享受寂靜、在山稜上靜靜地用紙筆畫下山的感動、與最後一公里全員赤腳行走並享受寧靜的走完古道,這一切都讓我們參與者的感官邊界再度自我突破。

在過程中,在第三天大家開心玩完遊戲天已黑回到營區,剛好公用水不夠也因天色已晚不適合去取水,為了大家晚餐和隔天早餐煮用,每一個人需要貢獻出自己私人的飲用水,這時甚至有人連洗碗的水都用口水舔乾淨來節省用水,每一組最後也平均分配足夠讓大家可以支撐到隔天取水處的極少水量,終於,在平地大家習慣於水龍頭一開就有豐沛水源的使用經驗下,在這一天真實學到:水,真的彌足珍貴。而最後一晚在豐盛滿足的咖哩飯後,孩子們認真準備兩首先前音樂老師教導的歌曲,在帶著真摯感謝的意念下,孩子們還自動安可曲唱了那首非洲原住民歌謠,那一天的火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的美好意念正流暢交流著,孩子們的感謝和我們眾人的感謝都如實的被接收到了。

最後一天,我們帶的公糧剛好在早餐之後完美的分食完畢,所有人都發現當初大家擔心的不足,還真的沒有發生。還有原先的擔心戶外自然的廁所會讓大家很難適應,最後也都學會自己找適合的樹下挖洞、用大片葉子、最後掩埋並做上記號,而使用大葉子這件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困難了些,最後通融以盡可能節省使用衛生紙並用小袋子裝好帶回山下再行丟棄,但也因為大家這樣的落實,我們這群人沒有製造出在馬鞍駐在所偏避角落看見先前登山遊客遺留下的滿地被用過衛生紙製造出的假野百合,甚至最後一天,每個人都拿出備好的垃圾袋,協助將原本髒亂的地方進行淨山工作,那些垃圾取代原本公糧的揹負,每個人都心滿意足地看著被我們整理過後乾淨舒服的自然山林,這一次不再像先前去海邊淨灘的抱怨為何我們要幫那些亂丟垃圾的人清理,一切都要感謝響導老師們的身教示範與蜥蜴響導分享的那一則一天一點點的清理改變最後讓整個沙灘乾淨舒適的滋養每個有緣去拜訪的人,這樣的期待與美好,也在這群孩子心中埋下美好的種子正發芽茁壯。

最後下山,我們每個人誠摯地用高粱酒一杯杯的向山神及祖靈們致敬感謝與告別,最後每個人也都跟彼此真誠擁抱,除了有男女生會不好意思可以用握手的方式以外(我們班還真的有一位男孩子跟我說他不能跟我擁抱只能握手),甚至最後還被大家用洋蔥式的擁抱方式層層圍住,那情感的震盪還讓我眼淚忍不住潰堤呢!最後大家用黃藤響導的阿美族致敬歌合唱並向大家致敬,這首歌回到學校之後,沒想到孩子們印象深刻,還能朗朗上口哼唱呢!
每次戶外探索回來後,孩子都有內化成長一些也或多或少有些轉變,這一次出發前有提醒家長,希望家長來學校接孩子的時候,大家一起有個溫馨的結束圈小活動,之後可以回家抱抱孩子送給他或她一封信或祝福卡,然後一家人吃個平實的家常料理,早早梳洗入睡,沉澱過後再分享。這都是希望他們這一次能將那五日的生活內化,盡可能回家後2天都還是平實家常飯菜(不要大吃大喝)。但因為回到家之後仍是補修秋假的假期中,儘管孩子們已經在山上調頻成山上的節奏,感官也都打開既有的邊界,變的更敏感,這些都是明顯看見的改變,希望這一次的經驗可以持續往上堆疊並讓孩子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很開心的是冬學季開學之後,有家長回饋孩子當天回去上車就很敏感的發現早已存在的高頻音但他卻從沒聽見過的聲音,終於在那一天上車後,孩子發現還嫌吵呢!更有孩子以往家人感恩謝飯的時候都不耐煩,但這次回家之後,那孩子總是第一個認真謝飯且真心感謝有吃飽,據說家長還很想將那孩子送請山鹿老師助養,因為那改變真的很大呀!還有孩子原先不太感興趣,沒想到回來後竟然說她慶幸有去參加,因為除了感受到一切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以外,這次的山林體驗也讓她感受到大自然都那麼的珍貴。林林總總,相信孩子們都有不同以往的感受,這一些都是需要我們持續給予支持的環境和示範,持續讓孩子的內在轉化成長。很感謝這次山鹿老師團隊願意撥空來帶領孩子們一起進入自然裡生活與學習,也很感謝八年級的家長在行程一確認之後馬上主動幫忙聯絡接駁小巴、五天的公糧與行動糧採買,更感謝所有協助完成這次行程的人事物以及所有靈性存有,讓我們順利完成這一趟的山林學習,也期待後續有機會到薩克亞金溪的發源地也是泰雅族與賽夏族的聖山-大霸尖山繼續跟山林學習。印地安人相信只有享受自然寂靜的人才能成為一位成熟的人,期待這群孩子可以從中學習真正對大自然的喜愛與敬虔,學會如何在自然中與自然一起和諧生活,如同現在每天唱的謝飯歌,真心愛上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

平安喜樂
   怡慧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